• 产品与解决方案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
  • 支持
  • 合作伙伴
  • 新华三人才研学中心
  • 关于我们

H3C UniServer R6760 G3 服务器(S920X02) 用户指南-6W103

手册下载

H3C UniServer R6760 G3 服务器(S920X02) 用户指南-6W103-整本手册.pdf  (4.18 MB)

  • 发布时间:2023/3/8 22:21:30
  • 浏览量:
  • 下载量:

 

 

 

 

 

 

H3C UniServer R6760 G3S920X02)服务器

 

用户指南

 

 

 

 

 

资料版本:6W103-20230307

 

 

 

 

 

 


 

 

 

 

注意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概述

本文档介绍了H3C UniServer R6760 G3S920X02)服务器的产品外观,结构,组件和规格,指导用户对服务器进行安装、连线、上电下电、基本配置、安装操作系统及处理故障等操作。

读者对象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

l     技术支持工程师

l     渠道伙伴技术支持工程师

l     企业管理员

符号约定

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符号

说明

表示如不避免则将会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的具有高等级风险的危害。

表示如不避免则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的具有中等级风险的危害。

表示如不避免则可能导致轻微或中度伤害的具有低等级风险的危害。

用于传递设备或环境安全警示信息。如不避免则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数据丢失、设备性能降低或其它不可预知的结果。“须知”不涉及人身伤害。

对正文中重点信息的补充说明。

“说明”不是安全警示信息,不涉及人身、设备及环境伤害信息。

 


 

前言... iii

1 安全... 7

2 简介... 11

2.1 物理结构... 12

2.2 逻辑结构... 13

3 组件... 15

3.1 前面板组件... 15

3.2 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 16

3.3 后面板组件... 18

3.4 后面板指示灯... 20

3.5 灵活IO... 22

3.6 硬盘编号及指示灯... 23

3.6.1 硬盘编号... 23

3.6.2 SAS/SATA硬盘指示灯... 24

3.7 Riser卡和PCIe槽位... 24

3.8 风扇... 27

4 产品规格... 29

4.1 技术规格... 29

4.2 环境规格... 31

4.3 物理规格... 33

4.4 电源规格... 33

5 软硬件兼容性... 35

6 安装与配置... 36

6.1 工具准备... 36

6.2 设备上的标志... 36

6.3 防静电... 37

6.3.1 操作准则... 37

6.3.2 佩戴防静电腕带... 38

6.4 安装环境要求... 39

6.4.1 空间要求与通风要求... 39

6.4.2 温度要求与湿度要求... 39

6.4.3 机柜要求... 40

6.5 拆除机箱外包装... 40

6.6 安装硬件选件... 41

6.7 安装导轨及服务器... 41

6.7.1 安装L型滑道及服务器... 41

6.7.2 安装可伸缩滑道及服务器... 44

6.8 连接外部线缆... 46

6.8.1 布线指导... 46

6.8.2 连接鼠标 键盘和VGA接口线缆... 47

6.8.3 连接网线... 48

6.8.4 连接光口线缆... 49

6.8.5 连接USB设备... 53

6.8.6 连接串口线缆... 53

6.8.7 连接电源线缆... 54

6.8.8 检查线缆连接... 56

6.9 上电与下电... 56

6.9.1 上电... 56

6.9.2 下电... 58

6.10 初始配置... 59

6.10.1 默认数据... 59

6.10.2 配置简介... 59

6.10.3 查询管理网口IP地址... 61

6.10.4 登录BMC Web界面... 63

6.10.5 检查服务器... 64

6.10.6 修改初始密码... 68

6.10.7 配置RAID.. 69

6.10.8 设置BIOS. 70

6.10.9 安装操作系统... 81

6.10.10 使系统保持最新状态... 81

7 故障处理指导... 83

8 常用操作... 84

8.1 登录远程虚拟控制台... 84

8.1.1 通过BMC WEB登录服务器远程虚拟控制台... 84

8.1.2 使用独立远程控制台登录服务器实时桌面... 86

8.2 登录BMC命令行... 92

8.3 使用PuTTY登录服务器(串口方式)... 95

8.4 使用PuTTY登录服务器(网口方式)... 98

A 附录... 101


1 安全

通用声明

l     操作设备时,应当严格遵守当地的法规和规范,手册中所描述的安全注意事项仅作为当地安全规范的补充。

l     手册中描述的“危险”、“警告”和“注意”事项,只作为所有安全注意事项的补充说明。

l     为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请严格遵循设备上标识和手册中描述的所有安全注意事项。

l     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如电工、电动叉车的操作员等)必须获得当地政府或权威机构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

l     此为A级产品,在生活环境中,该产品可能会造成无线电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用户对其干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注意事项如下:

l     设备的整个安装过程必须由通过认证的人员或经过认证人员授权的人员来完成。

l     安装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发现可能导致人身或设备受到伤害时,应当立即终止操作,向项目负责人进行报告,并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l     禁止在雷雨天气进行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搬运设备、安装机柜、安装电源线等。

l     安装人员必须佩戴洁净的劳保手套、穿工作服、戴安全帽、穿劳保鞋,如1-1所示。

图1-1 安全防护措施

 

l     搬运设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如下:

     不能超过当地法律或法规所允许单人搬运的最大重量。

     要充分考虑安装人员当时的身体状况,务必不能超越安装人员所能承受的重量。

l     在接触设备前,应当穿上防静电工作服、佩戴防静电手套或防静电腕带、去除身体上携带的易导电物体(如首饰、手表等),以免被电击或灼伤,如1-2所示。

图1-2 去除易导电的物体

 

佩戴防静电腕带的方法如1-3所示。

1.     将手伸进防静电腕带。

2.     拉紧锁扣,确认防静电腕带与皮肤接触良好。

3.     将防静电腕带的接地端插入机柜或机箱(已接地)上的防静电腕带插孔。

图1-3 佩戴防静电腕带

 

l     安装人员使用工具时,务必按照正确的操作方式进行,以免危及人身安全。

l     当设备的安装位置超过安装人员的肩部时,请使用抬高车等工具辅助安装,避免设备滑落导致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

l     高压电源为设备的运行提供电力,直接接触或通过导体间接接触高压电源,会带来致命危险。

l     在接通电源之前设备必须先接地,否则会危及人身安全。

l     安装人员使用梯子时,必须有专人看护,禁止单独作业,以免摔伤。

l     在连接、测试或更换光纤时,禁止裸眼直视光纤出口,以防止激光束灼伤眼睛。

设备搬迁注意事项

设备搬迁过程不当易造成设备损伤,搬迁前请联系原厂了解具体注意事项。

设备搬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注意事项:

l     雇用正规的物流公司进行设备搬迁,运输过程必须符合电子设备运输国际标准,避免出现设备倒置、磕碰、潮湿、腐蚀或包装破损、污染等情况。

l     待搬迁的设备应使用原厂包装。

l     机箱、刀片形态的设备、光模块等易损部件、PCIeGPUSSD)卡等重量和体积较大的部件需要分别单独包装。

l     严禁带电搬迁设备,严禁带可能导致搬迁过程发生危险的物件。

扩容操作注意事项

扩容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注意事项:

l     需使用兼容的部件。

l     需经过认证的维护工程师进行操作,注意防静电、避免撞击、剐蹭等导致的物理损坏。

l     扩容前需要备份数据且从网络中隔离设备,以免数据设备损坏后数据和业务无法恢复,或出现网络环路等风险。

l     扩容后需要对设备软件进行升级,以免出现老版本软件对新部件的支持问题。

设备安全

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下:

l     为了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请使用配套的电源线缆。

l     电源线缆只能用于配套的服务器设备,禁止在其他设备上使用。

l     在接触设备前,应当穿上防静电工作服和佩戴防静电手套,防止静电对设备造成损害。

l     搬运设备时,应握住设备的手柄或托住设备的底边,而不应握住设备内已安装模块(如电源模块,风扇模块、硬盘或主板)的手柄。

l     安装人员使用工具时,务必按照正确的操作方式进行,以免损伤设备。

l     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电源线需要以主备方式连接到不同的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上。

l     在接通电源之前设备必须先接地,否则会危及设备安全。

单人允许搬运的最大重量

 

单人所允许搬运的最大重量,请以当地的法律或法规为准,设备上的标识和文档中的描述信息均属于建议。

1-1中列举了一些组织对于成年人单次所允许搬运的最大重量的规定,供参考。

表1-1 一些组织对于成年人单次所允许搬运的最大重量的规定

组织名称

重量(kg/lb

CEN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25/55.13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5/55.13

NIOSH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23/50.72

HSE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25/55.13

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l     男:15/33.01

l     女:10/22.05


2 简介

H3C UniServer R6760 G3S920X02)服务器基于鲲鹏920处理器,该服务器面向互联网、分布式存储、云计算、大数据、企业业务等领域,具有高性能计算、大容量存储、低能耗、易管理、易部署等优点。

25块硬盘配置为例的外观图如2-1所示。

图2-1 外观图

 

l     本手册适用于S920X02(适配通用BIOS)型号的主板。

l     服务器的主板和CPU的支持情况如2-1所示。

l     本手册中的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表2-1 服务器主板和CPU支持情况

主板

支持的CPU(鲲鹏920

S920S00

32105220

S920X00

52507260

S920X02

52507260

 

2.1 物理结构

25盘配置为例,服务器的各个部件如2-2所示。

图2-2 部件

1

IO模组1

2

IO模组3

3

电源模块

4

电源背板

5

机箱

6

导风罩和横梁

7

超级电容支架

8

前置硬盘背板

9

风扇支架

10

风扇模块

11

前置硬盘

12

理线架

13

散热器

14

内存条

15

主板

16

灵活IO卡(归属CPU 1

 

CPU集成在主板上,不能单独更换。

2.2 逻辑结构

服务器逻辑结构如2-3所示。

图2-3 R6760 G3逻辑结构

 

l     R6760 G3支持四路鲲鹏920处理器,每个处理器支持8DDR4 DIMM

l     四个CPU间通过Hydra接口实现Fullmesh连接。

l     以太网灵活插卡可支持4*25GE插卡,通过CPU本身自带高速Serdes接口完成。

l     RAID控制标卡通过PCIe总线跟CPU连接,RAID控制标卡出SAS信号线缆跟硬盘背板连接,通过不同的硬盘背板可支持多种本地存储规格。

l     BMC使用管理芯片Hi1711,可外出VGA、管理网口、调试串口等管理接口。


3 组件

3.1 前面板组件

R6760 G3的硬盘编号及类型请参见3.6.1 硬盘编号

l     8x2.5英寸硬盘配置的前面板组件如3-1所示。

图3-1 8x2.5英寸硬盘配置前面板组件

1

硬盘

2

VGA接口

3

USB 3.0接口

4

标签卡(含SN标签)

 

l     25x2.5英寸硬盘配置的前面板组件如3-2所示。

图3-2 25x2.5英寸硬盘配置前面板组件

1

硬盘

2

VGA接口

3

USB 3.0接口

4

标签卡(含SN标签)

 

表3-1 前面板接口说明

名称

类型

说明

USB接口

USB 3.0

提供外出USB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接入USB设备。

说明

l     使用外接USB设备时请确认USB设备状态良好,否则可能导致服务器工作异常。

l     使用外接USB设备时,最大支持1m的延长线。

VGA接口

DB15

用于连接显示终端,例如显示器或物理KVM

说明

l     前面板的VGA接口没有线缆固定螺钉,视频线缆容易脱落,推荐使用后面板的VGA接口。

l     同时连接前面板和后面板的VGA接口时,会优先使用前面板的VGA接口。

 

3.2 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

l     8x2.5英寸硬盘配置的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如3-3所示。

图3-3 8x2.5英寸硬盘配置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

1

UID按钮/指示灯

2

健康状态指示灯

3

电源按钮/指示灯

4

故障诊断数码管

5

灵活IO卡在位指示灯

-

-

 

l     25x2.5英寸硬盘配置的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如3-4所示。

图3-4 25x2.5英寸硬盘配置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

1

UID按钮/指示灯

2

健康状态指示灯

3

电源按钮/指示灯

4

故障诊断数码管

5

灵活IO卡在位指示灯

-

-

 

表3-2 前面板指示灯/按钮说明

标识

指示灯/按钮

状态说明

故障诊断数码管

l     显示---:表示服务器正常。

l     显示故障码:表示服务器有部件故障。

故障码的详细信息,请参考“BMC 告警处理”。

电源按钮/指示灯

电源指示灯说明:

l     黄色(常亮):表示设备处于待机(Standby)状态。

l     绿色(常亮):表示设备已开机。

l     黄色(闪烁):表示BMC管理系统正在启动。

l     熄灭:表示设备未上电。

电源按钮说明:

l     上电状态下短按该按钮,可以正常关闭OS

l     上电状态下长按该按钮6秒钟,可以将服务器强制下电。

l     待机状态下短按该按钮,可以进行上电。

UID按钮/指示灯

UID按钮/指示灯用于定位待操作的设备。

UID指示灯说明:

l     熄灭:设备未被定位。

l     蓝色闪烁(闪烁255秒):设备被重点定位。

l     蓝色常亮:设备被定位。

说明

l     BMC初始化后,UID指示灯恢复成默认的熄灭状态,可短按UID按钮重新定位服务器。

l     BMC设置一次闪烁只持续255秒,超出时间恢复熄灭状态。

UID按钮说明:

l     可通过手动按UID按钮、BMC命令或者BMCWebUI远程控制使灯熄灭、点亮或闪烁。

l     短按UID按钮,可以打开/关闭定位灯。

l     长按UID按钮5秒左右,可以复位服务器的BMC管理系统。

健康状态指示灯

l     绿色(常亮):表示设备运转正常。

l     红色(1Hz频率闪烁):表示系统有严重告警。

l     红色(5Hz频率闪烁):表示系统有紧急告警。

灵活IO卡在位指示灯

l     绿色(常亮):表示灵活IO卡在位,可以被正常识别。

l     熄灭:表示灵活IO卡不在位或故障。

 

3.3 后面板组件

R6760 G3后面板组件如3-5所示。

图3-5 后面板组件

1

IO模组1

2

IO模组3

3

电源模块接口

4

电源模块2

5

电源模块1

6

板载网口(归属CPU 3

7

USB 3.0接口

8

VGA接口

9

调试串口

10

Mgmt管理网口

11

灵活IO卡(归属CPU 1

-

-

 

灵活IO卡不支持热插拔,如果需要更换,请将服务器电源模块下电。

l     IO模组1IO模组3支持配置Riser模组。

l     灵活IO卡可选配1TM280网卡。

表3-3 后面板接口说明

名称

类型

数量

说明

电源模块接口

-

1/2

用户可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选配电源数量,但是务必确保电源的额定功率大于整机额定功率。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推荐配置2个电源模块。当采用单电源供电时,在BMC Web界面中“电源设置”将不能设置为“主备供电”。

板载网口

RJ45

4

板载网口提供4GE电口。

USB接口

USB 3.0

2

提供外出USB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接入USB设备。

说明

使用外接USB设备时请确认USB设备状态良好,否则可能导致服务器工作异常。

VGA接口

DB15

1

用于连接显示终端,例如显示器或物理KVM

说明

同时连接前面板和后面板的VGA接口时,会优先使用前面板的VGA接口。

调试串口

RJ45

1

默认为系统串口,可通过命令行设置为BMC串口。主要用于调试。

Mgmt管理网口

RJ45

1

提供外出1000Mbps以太网口,支持自适应10/100/1000M。通过该接口可以对本服务器进行管理。

25GE光口

SFP28

4

通过一张灵活IO卡可提供425GE光口。

说明

25GE光口可支持速率自适应到10GE。通过不同速率的光模块实现。

 

3.4 后面板指示灯

R6760 G3后面板指示灯如3-6所示。

图3-6 后面板指示灯

1

光口速率指示灯

2

光口连接状态指示灯/数据传输状态指示灯

3

管理网口数据传输状态指示灯

4

管理网口连接状态指示灯

5

GE电口数据传输状态指示灯

6

GE电口连接状态指示灯

7

UID指示灯

8

电源模块指示灯

 

表3-4 后面板指示灯说明

指示灯

状态说明

25GE光口

速率指示灯

l     绿色(常亮):表示数据传输速率为25Gbit/s

l     黄色(常亮):表示数据传输速率为10Gbit/s

l     熄灭:表示网络未连接。

连接状态指示灯/数据传输状态指示灯

l     绿色(常亮):表示网络连接正常。

l     绿色(闪烁):表示有数据正在传输。

l     熄灭:表示网络未连接。

GE电口/管理网口

数据传输状态指示灯

l     黄色(闪烁):表示有数据正在传输。

l     熄灭:表示无数据传输。

连接状态指示灯

l     绿色(常亮):表示网络连接正常。

l     熄灭:表示网络未连接。

UID指示灯

UID指示灯用于定位待操作的设备。

l     熄灭:设备未被定位。

l     蓝色闪烁(闪烁255秒):设备被重点定位。

l     蓝色常亮:设备被定位。

说明

l     BMC初始化后,UID指示灯恢复成默认的熄灭状态,可短按UID按钮重新定位服务器。

l     BMC设置一次闪烁只持续255秒,超出时间恢复熄灭状态。

电源模块指示灯

l     绿色(常亮):表示输入和输出正常。

l     橙色(常亮):表示输入正常,电源过温保护、电源输出过流/短路、输出过压、短路保护、器件失效(不包括所有的器件失效)等原因导致无输出。

l     绿色(1Hz/闪烁):

     表示输入正常,服务器为Standby状态。

     表示输入过压或者欠压,具体故障请参考“BMC 告警处理”。

l     绿色(4Hz/闪烁):表示电源Firmware在线升级过程中。

l     熄灭:表示无电源输入。

 

3.5 灵活IO

服务器支持的灵活IO卡的详细信息请联系技术支持获取。

灵活IO卡的指示灯如下所示:

图3-7 TM2804x25GE光口)

 

表3-5 灵活IO卡指示灯说明

网卡类型

指示灯

状态

4*25GE光口灵活IO

速率指示灯

l     绿色(常亮):表示数据传输速率为25Gbit/s

l     黄色(常亮):表示数据传输速率为10Gbit/s

l     熄灭:表示网络未连接。

连接状态指示灯/数据传输状态指示灯

l     绿色(常亮):表示网络连接正常。

l     绿色(闪烁):表示有数据正在传输。

l     熄灭:表示网络未连接。

 

3.6 硬盘编号及指示灯

3.6.1 硬盘编号

l     8x2.5英寸硬盘配置的硬盘编号如3-8所示。

图3-8 8x2.5英寸硬盘配置的硬盘编号

 

l     25x2.5英寸硬盘配置的硬盘编号如3-9所示。

图3-9 25x2.5英寸硬盘配置的硬盘编号

 

表3-6 硬盘配置

配置

最大前置硬盘数量(个)

最大后置硬盘数量(个)

普通硬盘管理方式

8x2.5英寸硬盘配置

8SAS/SATA硬盘)

-

1xRAID控制标卡

25x2.5英寸EXP硬盘配置

25SAS/SATA硬盘)

-

1xRAID控制标卡

 

3.6.2 SAS/SATA硬盘指示灯

SAS/SATA硬盘指示灯如3-10所示。

图3-10 SAS/SATA硬盘指示灯

 

表3-7 SAS/SATA硬盘指示灯说明

硬盘Active指示灯(绿色指示灯)

硬盘Fault指示灯(黄色指示灯)

状态说明

常亮

熄灭

硬盘在位。

闪烁(4Hz

熄灭

硬盘处于正常读写状态或重构主盘状态。

常亮

闪烁(1Hz

硬盘被RAID控制标卡定位。

闪烁(1Hz

闪烁(1Hz

硬盘处于重构从盘状态。

熄灭

常亮

RAID组中硬盘被拔出。

常亮

常亮

RAID组中硬盘故障。

 

3.7 Riser卡和PCIe槽位

IO模组1支持的Riser卡如3-11所示,PCIe槽位为Slot 1~Slot 3RAID控制标卡配置在Slot 1槽位。

图3-11 Riser12x8+1x16

 

IO模组3支持的Riser卡如3-12所示,PCIe槽位为Slot 7~Slot 9

图3-12 Riser22x8+1x16

 

PCIe插槽分布后视图如3-13所示。

图3-13 PCIe插槽

 

IO模组1提供的槽位为Slot 1Slot 3IO模组3提供的槽位为Slot 7Slot 9

PCIe插槽说明如3-8所示。

表3-8 PCIe插槽说明

PCIe槽位

从属CPU

PCIe标准

连接器宽度

总线宽度

BIOS中的端口号

ROOT PORTB/D/F

DeviceB/D/F

槽位大小

Slot1

CPU1

PCIe 4.0

x16

x8

CPU1 Port0

00/00/0

-

全高半长

Slot2

CPU1

PCIe 4.0

x16

x16

CPU1 Port8

00/08/0

-

全高全长

Slot3

CPU4

PCIe 4.0

x16

x8

CPU4 Port0

C0/00/0

-

全高半长

Slot7

CPU2

PCIe 4.0

x16

x8

CPU2 Port0

41/00/0

-

全高半长

Slot8

CPU2

PCIe 4.0

x16

x16

CPU2 Port8

47/00/0

-

全高半长

Slot9

CPU2

PCIe 4.0

x16

x8

CPU2 Port16

4D/00/0

-

全高半长

说明

l     支持全高全长的PCIe插槽向下兼容全高半长或者半高半长的PCIe卡,支持全高半长的PCIe插槽向下兼容半高半长的PCIe卡。

l     总线带宽为PCIe x16的插槽向下兼容PCIe x8PCIe x4PCIe x2PCIe卡,总线带宽为PCIe x8的插槽向下兼容PCIe x4PCIe x2PCIe卡。

l     所有槽位的供电能力都可以最大支持75WPCIe卡,PCIe卡的功率取决于PCIe卡的型号。具体支持的PCIe卡请联系技术支持获取。不在兼容性中的PCIe卡,请联系当地的销售人员提交兼容性测试需求。

l     B/D/F,即Bus/Device/Function Number

l     ROOT PORTB/D/F)是CPU内部PCIe根节点的B/D/FDeviceB/D/F)是在OS系统下查看的板载或外插PCIe设备的B/D/F

l     本表格中的B/D/F是默认取值,当PCIe卡不满配、PCIe卡满配但型号或所安装的槽位不同,以及配置了带PCI bridgePCIe卡时,B/D/F可能会改变。

 

3.8 风扇

服务器支持可变的风扇速度。一般情况风扇以最低速度转动,如果入风口温度升高或者服务器温度升高,风扇会提高速度来降温。

风扇位置图如3-14所示。

图3-14 风扇位置图

 


4 产品规格

4.1 技术规格

部件的编码和兼容性请联系技术支持。

表4-1 技术规格

组件

规格

形态

2U机架服务器。

处理器

l     支持4路鲲鹏920处理器,频率支持2.6GHz3.0GHz

l     四个CPU间通过Hydra接口实现Fullmesh连接。

l     支持最大64MBL3 Cache容量。

内存

l     最多32DDR4内存插槽,支持RDIMM

l     内存设计速率最大可达3200MT/s

l     内存保护支持ECCSEC/DEDSDDCPatrol scrubbing功能。

l     单根内存条容量支持16GB/32GB/64GB/128GB

说明

l     处理器频率为3.0GHz时,内存最大速率为3200MT/s;处理器频率为2.6GHz时,内存最大速率为2933MT/s

l     同一台服务器不允许混合使用不同规格(容量、位宽、rank、高度等)的内存。即一台服务器配置的多根内存条必须为相同Part No.(即P/N编码)。

存储

硬盘:

l     可提供多种不同的硬盘配置规格,详细情况请参见3.6.1 硬盘编号

l     单个硬盘支持热插拔。

RAID控制标卡:

l     支持多种型号的RAID控制标卡,详细信息请联系技术支持。

l     支持超级电容掉电保护,RAID级别迁移、磁盘漫游等功能,支持自诊断、Web远程设置,关于RAID控制标卡的详细信息,请参见“RAID控制卡 用户指南”。

灵活IO

支持1张灵活IO卡,灵活IO卡提供425GE光口,支持PXE功能。

说明

25GE光口可支持速率自适应到10GE。通过不同速率的光模块实现。

板载网口

提供4GE电口,支持PXE功能。

PCIe扩展槽位

l     最多支持6个标准的PCIe4.0扩展插槽:

IO模组1IO模组3支持以下PCIe规格:

     支持2个全高全长的PCIe4.0 x16标准槽位(信号为PCIe4.0 x8

     支持1个全高半长的PCIe4.0 x16标准槽位(信号为PCIe4.0 x16)。

l     PCIe扩展槽位支持PCIe SSD存储卡,在搜索业务、Cache业务、下载业务等应用领域可以极大的提升I/O性能。

说明

R6760 G3支持的PCIe扩展卡具体型号,请联系技术支持。

端口

l     前面板提供2USB 3.0端口、1DB15 VGA端口。

l     后面板提供2USB 3.0端口、1DB15 VGA端口、1RJ45串口、1RJ45系统管理端口。

风扇

6个热插拔的风扇,支持单风扇失效。

说明

同一台服务器必须配置相同Part No.(即P/N编码)的风扇模块。

系统管理

BMC支持IPMISOLKVM over IP以及虚拟媒体,提供110/100/1000MbpsRJ45管理网口。

安全特性

l     支持管理员密码。

l     支持选配安全面板。

说明

安全面板安装在设备前面板上,为了防止未授权用户操作硬盘,安全面板上带有安全锁。

显卡

显卡芯片集成在BMC管理芯片中,芯片型号为SM750,提供32MB显存,支持最高60Hz频率下16M色彩的最大分辨率是1920x1080像素。

说明

l     仅支持操作系统自带驱动所支持的最大分辨率。

l     前后VGA接口同时接显示器的时候,只有接前面板VGA接口的显示器会显示。

 

4.2 环境规格

表4-2 环境规格

指标项

说明

温度

l     工作温度(处理器频率为2.6GHz时):5℃~40℃(41°F104°F

l     工作温度(处理器频率为3.0GHz时):5℃~35℃(41°F95°F

l     存储温度(≤72小时):-40℃~+65℃(-40°F149°F

l     长时间存储温度(>72小时):21℃~27℃(69.8℉~80.6℉)

l     最大温度变化率:20/小时(36°F/小时),5/15分钟(9°F/15分钟)

说明

不同配置的工作温度规格限制不同,详细信息请参4-3

相对湿度(RH,无冷凝)

l     工作湿度:8%90%

l     存储湿度(≤72小时):5%95%

l     长时间存放湿度(>72小时):30%69%

l     最大湿度变化率:20%/小时

风量

194CFM

海拔高度

工作海拔高度:≤3050m

说明

按照ASHRAE 2015标准:

l     配置满足ASHRAE Class A1A2时,海拔高度超过900m,工作温度按每升高300m降低1℃计算。

l     配置满足ASHRAE Class A3时,海拔高度超过900m,工作温度按每升高175m降低1℃计算。

l     配置满足ASHRAE Class A4时,海拔高度超过900m,工作温度按每升高125m降低1℃计算。

腐蚀性气体污染物

腐蚀产物厚度最大增长速率:

l     铜测试片:300 Å/月(满足ANSI/ISA-71.04-2013定义的气体腐蚀等级G1

l     银测试片:200 Å/

颗粒污染物

l     符合数据中心清洁标准ISO14664-1 Class8

l     机房无爆炸性、导电性、导磁性及腐蚀性尘埃

说明

建议聘请专业机构对机房的颗粒污染物进行监测。

噪音

在工作环境温度23℃,按照ISO7779ECMA 74)测试、ISO9296ECMA109)宣称,A计权声功率LWAddeclared A-Weighted sound power levels)和A计权声压LpAmdeclared average bystander position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s)如下:

处理器频率为2.6GHz时:

l     空闲时:

     LWAd6.40Bels

     LpAm46.3dBA

l     运行时:

     LWAd6.71Bels

     LpAm49.6dBA

处理器频率为3.0GHz时:

l     空闲时:

     LWAd5.94Bels

     LpAm45.5dBA

l     运行时:

     LWAd6.76Bels

     LpAm53.8dBA

说明

实际运行噪声会因不同配置、不同负载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而不同。

 

表4-3 工作温度规格限制

机型

最高工作温度30℃(86°F

最高工作温度35℃(95°F)(符合ASHRAE CLASS A2

最高工作温度40℃(104°F)(符合ASHRAE CLASS A3

8x2.5英寸硬盘机型

支持所有配置

支持所有配置

l     处理器频率为2.6GHz时,支持所有配置

l     处理器频率为3.0GHz时,不支持

25x2.5英寸硬盘机型

支持所有配置

l     处理器频率为2.6GHz时,支持所有配置

l     处理器频率为3.0GHz时,不支持

不支持

说明

单风扇失效时,工作温度最高支持到正常工作规格以下5℃

 

4.3 物理规格

表4-4 物理规格

指标项

说明

尺寸(高×宽×深)

86.1 mm2U)×447 mm×790 mm

安装尺寸要求

可安装在满足IEC 297标准的通用机柜中:

l     19英寸

l     1000mm及以上

滑道的安装要求如下:

l     L型滑道:只适用配套机柜

l     可伸缩滑道:机柜前后方孔条的距离范围为543.5mm848.5mm

满配重量

净重:

l     8x2.5英寸前置硬盘:24kg

l     25x2.5英寸前置硬盘:29.5kg

包装材料重量:5kg

能耗

不同配置(含欧盟ErP标准的配置)的能耗参数不同,详细信息请联系技术支持。

 

4.4 电源规格

l     电源模块支持热插拔,1+1冗余备份。

l     支持的电源具体规格请联系技术支持获取。

l     服务器连接的外部电源空气开关电流规格推荐如下:

     交流电源:32A

     直流电源:63A

l     同一台服务器中的电源型号必须相同。

l     电源模块提供短路保护,支持双火线输入的电源模块提供双极保险。


5 软硬件兼容性

关于操作系统以及硬件的详细信息,请联系技术支持获取。

 

如果使用非兼容的部件,可能造成设备异常,此故障不在技术支持和保修范围内。


6 安装与配置

6.1 工具准备

相关工具准备如下:

l     防静电腕带或防静电手套

l     M3十字螺丝刀

l     劳保手套

l     防静电包装袋

l     一字螺丝刀

6.2 设备上的标志

表6-1 安全标志

图示

名称

说明

警告标志

该标志表示误操作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外部接地标志

该标志是设备外部的接地标识。接地电缆的两端分别接在设备和接地点上,表示设备必须通过接地点接地,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内部接地标志

该标志是设备内部的接地标识。接地电缆的两端都接在同一个设备上的不同组件上,表示设备必须通过接地点接地,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防静电标志

该标志表示为静电敏感区,请勿徒手触摸设备。在该区域操作时,请采取严格的防静电措施,例如佩戴防静电腕带或者防静电手套。

海拔标识

该标志表示设备仅适用于海拔2000m以下地区安全使用,且该标识仅适用于中国CCC认证的要求。

大接触电流标志

该标志表示设备有大接触电流,接通电源前须先接地。

防打手标志

该标志表示严禁在风扇旋转时接触扇叶。

警告标志

该标志表示设备需要两人以上搬运。

禁止堆叠标志

该标志表示禁止将设备拆掉包装后堆叠放置,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

禁止握把手搬运标志

该标志表示禁止用模块把手抬高设备,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多路电源输入标志

该标志表示设备有多路电源输入,设备断电时必须断开所有电源输入。

 

6.3 防静电

6.3.1 操作准则

为降低静电对您和产品造成损伤的几率,请注意以下操作准则:

l     所有机房应该铺设防静电地板(或防静电地垫),使用防静电工作椅。机房的隔板、屏风、窗帘等应使用防静电材料。

l     机房的落地式用电设备、金属框架、机架的金属外壳必须直接与大地连接,工作台上的所有用电仪器工具应通过工作台的公共接地点接地。

l     请注意监控机房温度、湿度。暖气会降低室内湿度并增加静电。

l     在运输、保管服务器组件的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的防静电袋与防静电盒,以确保服务器组件的防静电安全。

l     机房内的人员在进行服务器组件安装、插拔等接触操作时必须佩戴防静电腕带,并将接地端插入机架上的ESD插孔。

l     在接触设备前,应当穿上防静电工作服、佩戴防静电手套或防静电腕带、去除身体上携带的易导电物体(如首饰、手表等),以免被电击或灼伤,如6-1所示。

图6-1 去除易导电的物体

 

l     防静电腕带的两端必须接触良好,一端接触您的皮肤,另一端牢固地连接到机箱的ESD接口。佩戴防静电腕带的具体步骤请参见6.3.2 佩戴防静电腕带

l     在更换的过程中,应将所有还没有安装的服务器组件保留在带有防静电屏蔽功能的包装袋中,将暂时拆下来的服务器组件放置在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泡沫塑料垫上。

l     请勿触摸焊接点、引脚或裸露的电路。

6.3.2 佩戴防静电腕带

请确认机柜已正确接地。

                                步骤 1     6-2所示,将手伸进防静电腕带。

图6-2 佩戴防静电腕带

 

                                步骤 2     拉紧锁扣,确认防静电腕带与皮肤接触良好。

                                步骤 3     将防静电腕带的接地端插入机柜的防静电腕带插孔。

----结束

6.4 安装环境要求

l     在安装或更换服务器及其部件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请联系技术支持获取。

l     本产品仅适用于安装在混凝土或者不易燃的表面。

6.4.1 空间要求与通风要求

为方便服务器维修和正常通风,请满足以下空间和通风要求:

l     服务器必须安装在出入受限区域。

l     保持设备所在区域整洁。

l     为了设备通风散热和便于设备维护,确保机柜前后都要空余800mm的空间。

l     服务器入风口处应避免有障碍物阻挡,影响正常进风和散热。

l     服务器放置位置的空调送风量应足够提供服务器需要的风量,保证服务器内部各器件散热。

服务器从前面板吸入凉风,从后面板排出热风,具体的散热气流走向如6-3所示。因此,机柜的前后方都必须通风良好,以使周围的空气进入机柜并将热气从机柜排出。

图6-3 散热气流走向示意图

 

6.4.2 温度要求与湿度要求

为确保服务器能够持续安全可靠地运行,请将服务器安装或放置在通风良好、温度及湿度可控制的环境中。

l     不论气候条件,均应设置长年的温控装置。

l     对于干燥或湿度过大的地区可采用加湿机或抽湿机来保证环境湿度。

表6-2 机房温度要求与湿度要求

项目

说明

温度

l     处理器频率为2.6GHz时:5℃~40℃(41°F104°F

l     处理器频率为3.0GHz时:5℃~35℃(41°F95°F

湿度

8 RH90 RH(无冷凝)

 

6.4.3 机柜要求

l     满足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297标准的宽19英寸、深1000mm以上的通用机柜。

l     在机柜门上安装防尘网。

l     在机柜后面提供交流电源接入。

6.5 拆除机箱外包装

                                步骤 1     确认服务器的包装箱和封条是否完好。

如果发现包装箱损坏,如水浸、变形、封条或压敏胶带已开封,请填写“货物问题反馈表”。

                                步骤 2     使用裁纸刀划开包装箱的压敏胶带,打开包装箱。

 

使用裁纸刀拆封时,务必保持刀口的伸出量适当,避免划伤双手或损坏包装箱内的设备。

                                步骤 3     检查部件是否齐全,设备是否存在氧化、化学腐蚀、元器件脱落、运输损坏等缺陷。包装清单如6-3所示。

表6-3 包装清单

编号

说明

1

资料袋,内含保修卡和快速指南等

2

滑道

3

R6760 G3服务器一台

 

----结束

6.6 安装硬件选件

在安装和配置服务器之前,请先安装所有硬件选件,如额外的硬盘或PCIe卡。有关服务器选件安装的信息,请参见“R6760 G3维护与服务指南”。

6.7 安装导轨及服务器

6.7.1 安装L型滑道及服务器

L型滑道只适用配套机柜。

L型滑道上安装服务器时,支持叠加安装。

                                步骤 1     安装浮动螺母。

1.     根据机柜内设备的位置规划,确定浮动螺母的安装位置。

浮动螺母用于配合螺钉的安装,以便固定螺钉。

6-4所示,UU之间的分界线作为计算设备安装空间的参考点。

图6-4 机柜导槽UU的间距区分示意图

 

2.     把浮动螺母的下端扣在机柜前方固定导槽安装孔位。

3.     用浮动螺母安装条牵引浮动螺母的上端扣在机柜前的方孔条上,如6-5所示。

图6-5 在机柜中安装浮动螺母

 

4.     使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个浮动螺母。

                                步骤 2     安装L型滑道。

1.     按照规划好的位置,将滑道水平放置,贴近机柜方孔条。

2.     按顺时针方向拧紧滑道的紧固螺钉,如6-6所示。

图6-6 安装L型滑道

 

3.     使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个滑道。

                                步骤 3     安装服务器。

1.     至少两人从服务器两侧水平抬起服务器。

2.     6-7中①所示,将服务器放置在滑道上,推入机柜。

图6-7 安装服务器

 

3.     6-7中②所示,将服务器两侧挂耳紧贴方孔条,按顺时针方向拧紧挂耳上的松不脱螺钉,固定服务器。

                                步骤 4     安装完毕后,连接电源线缆,根据需求连接网线、VGA线缆和USB设备,将服务器上电。

----结束

6.7.2 安装可伸缩滑道及服务器

可调节滑道适应机柜前后方孔条的距离范围为543.5mm848.5mm

在可调节滑道上安装服务器时,支持叠加安装。

                                步骤 1     安装滑道。

1.     按照规划好的位置,将滑道水平放置,贴近机柜安装条,扣上挂钩,如6-8中①所示。

滑道挂钩上的3个圆形孔应该位于机柜方形孔的同一U内。

图6-8 安装可伸缩滑道

 

2.     使用配套的皮塞,将滑道前后侧第二个方形孔塞紧,以固定滑道,如6-8中②所示。

3.     (可选)在滑道后侧下方的第一个方形孔上,安装一颗M6螺钉,以便固定滑道,如6-8中③所示。

可伸缩滑道为免螺钉安装,可以满足服务器正常使用需求。若需提高服务器的抗震级别和紧固程度,可以选择在可伸缩滑道的后侧安装M6螺钉。

4.     使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个滑道。

                                步骤 2     安装服务器。

1.     至少两人从服务器两侧水平抬起服务器。

2.     6-9中①所示,将服务器放置在滑道上,推入机柜。

图6-9 安装服务器

 

3.     6-9中②所示,将服务器两侧挂耳紧贴方孔条,按顺时针方向拧紧挂耳上的松不脱螺钉,固定服务器。

                                步骤 3     安装完毕后,连接电源线缆,根据需求连接网线、VGA线缆和USB设备,将服务器上电。

----结束

6.8 连接外部线缆

6.8.1 布线指导

布线基本原则

 

所有线缆在走线时,不能阻挡电源模块的风扇出风口,否则会影响服务器的散热。

l     不同类型的线缆(电源线、信号线等)在机柜中应分开布线、绑扎,并保持布线方向一致。当距离较近时,可采取十字交叉布线。当平行布线时,电力线缆与信号线的间距不得小于30mm1.18 in.)。

l     如果线缆上的标签不能充分区分各根线缆时,需要标记线缆,可增加工艺标签来区分各类型线缆。

l     线缆应有适当的保护,以保证这些线缆不会接触到可能会引起线缆绝缘损伤的毛刺、散热片、活动零部件等。

l     绑扎线缆应选取适当规格的线扣,不得使用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线扣连接后用于扎线。用线扣将线缆绑扎好后,应将多余的部分剪去,切口要平滑整齐。

l     机柜内部布线应以适当的方式布线、支撑、夹持或固定在走线槽中,以防止在导线上和接线端造成过大应力、接线端出现松动以及导线绝缘层受到损伤。

l     不需要装配的线缆,应将其盘绕起来,绑扎在机柜的适当位置上。

l     线缆在机柜中绑扎后,应平直,绑扎整齐。当线缆需要弯曲时,不同位置的线缆的弯曲半径要求不一样:

     在线缆中间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缆直径的2倍。

     在接插件的出线处,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其直径的5倍,并且需在线缆进行弯曲前进行绑扎。

l     线扣不能绑扎在弯曲的区域内,避免线缆中产生较大应力使线缆芯线断裂。

常见布线方式

在机柜内部,一般情况下,线缆的布线有以下几种情况:

l     电源线根据用户机房情况(交流配电柜、防雷箱、端子排等)安排就近上走线或下走线。

l     业务数据线缆根据用户机房情况(机房的信号线是从机柜顶部的走线架接入,或是从地面下的走线槽)安排上走线或下走线。

l     将所有业务数据线缆的转接头整理放在机柜的底部(不能放在容易被碰到的地方)。

6.8.2 连接鼠标 键盘和VGA接口线缆

服务器的前后面板提供DB15VGA接口,但未提供标准的PS2键盘、鼠标接口。

您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前面板和后面板的USB接口连接键盘和鼠标。连接方式有两种:

l     直接连接USB的键盘和鼠标,连接方法同一般的USB线缆。

l     通过USBPS2线缆连接键盘和鼠标。

                                步骤 1     佩戴防静电腕带。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见6.3 防静电

                                步骤 2     将转接线缆的USB接口一端插入服务器前面板或者后面板的USB接口。

                                步骤 3     将转接线缆另一端的PS2接口分别连接到键盘和鼠标。

                                步骤 4     将视频线缆的DB15接口一端插入服务器前面板或者后面板的VGA接口,并通过连接器两端的螺钉固定。

                                步骤 5     将视频线缆的另外一端插入显示终端的VGA接口,并通过连接器两端的螺钉固定。

图6-10 连接USBPS2线缆和VGA接口

 

----结束

6.8.3 连接网线

连接或更换新网线前,应该使用网线测线器测试新网线是否导通。

新网线的型号与需要更换的旧网线的型号一致或兼容。

网线插入网口前,务必确认网线水晶头外观无破损,且水晶头PIN脚无杂物或变形。

                                步骤 1     佩戴防静电腕带。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见6.3 防静电

                                步骤 2     确定新网线型号。

建议使用带屏蔽功能的网线。无屏蔽功能的网线抗静电能力差,静电过大时可能会导致系统无响应或重启。(本结论来自专业试验EMC测试。)

                                步骤 3     给新网线编号。

l     新网线编号应与需要更换的旧网线一致。

l     网线标签最好使用统一规格的标签。标签的两侧分别填写网线所连接的本端设备名称和编号,以及对端设备名称和编号。标签贴于线端2cm0.79 in.)处。

                                步骤 4     布放新网线。

新网线的布放位置应与所更换的旧网线一致,即原来采用下走线方式的仍采用下走线方式,原来采用上走线方式的仍采用上走线方式。原则上应考虑以下几点:

l     建议网线采用下走线方法,这样既美观又易于走线。在机柜内部的网线按照安装规范进行安装,最好按原来的走线方式排列,走线必须整齐,外皮无损伤。

l     网线应和电源线缆分开布放。

l     网线转弯半径不少于4cm1.57 in.),以保护线芯不受损伤。不得损伤导线绝缘层。线缆的布放须便于维护和将来扩容。

l     布放网线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网线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扎带间距均匀,松紧适度。

                                步骤 5     取出需更换的旧网线。

从机柜侧网卡或单板上取出需更换的旧网线。

                                步骤 6     连接新网线。

连接新网线注意以下几点:

l     新网线与机柜的连接位置应是旧线缆原来的位置,插接位置应正确。

l     将网线插入网口中,应插接紧密。

图6-11 连接网线

 

                                步骤 7     将新网线与对端网口连好。

根据网络规划,将网线的另外一端插入需要连接的网络设备。连接时注意以下几点:

l     新网线网口的连接位置应与旧网线的连接位置一致。

l     将网线插入网口中,应插接紧密。

                                步骤 8     检验新网线是否连通。

设备上电后,可以使用ping命令观察新网线连接的两端通信是否正常。如果通信不正常,检查网线是否损坏或网线接头是否插紧。

                                步骤 9     绑扎新网线。

绑扎时,可遵守原来的绑扎工艺。如有必要,可将所有网线拆开然后统一绑扎。

----结束

6.8.4 连接光口线缆

连接光口可以使用光纤或SFP+电缆,在连接线缆前先确定使用光纤还是SFP+线缆。

                                步骤 1     佩戴防静电腕带。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见6.3 防静电

                                步骤 2     确定新线缆型号。

                                步骤 3     给新线缆编号。

l     新线缆编号应与需要更换的旧线缆一致。

l     光纤标签最好使用统一规格的标签。标签的两侧分别填写光纤所连接的本端设备名称和编号,以及对端设备名称和编号。标签贴于线端2cm0.79 in.)处。

                                步骤 4     布放新线缆。

新线缆的布放位置应与所更换的旧线缆一致,即原来采用下走线方式的仍采用下走线方式,原来采用上走线方式的仍采用上走线方式。原则上应考虑以下几点:

l     在机柜内部的光纤或SFP+电缆按照安装规范进行安装,最好按原来的走线方式排列,走线必须整齐,外皮无损伤。

l     光纤或SFP+电缆应和电源线缆、信号线缆等分开布放。

l     光纤或SFP+电缆转弯半径不少于4cm1.57 in.),以保护线芯不受损伤。不得损伤外皮。光纤或SFP+电缆的布放须便于维护和将来扩容。

l     布放光纤必须绑扎。绑扎后的光纤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扎带间距均匀,松紧适度。

                                步骤 5     连接光口线缆。

当使用光纤时:

1.     拔出需更换的旧光纤。

从服务器侧拔出需更换的旧光纤。

2.     连接新光纤。

l     新光纤与机柜的连接位置应是旧光纤原来的位置,插接位置应正确。

l     将光纤插入光模块中,应插接紧密。

a.     6-12中①所示,将光模块对准插入光模块接口。

b.     6-12中②所示,合上光模块卡扣,使光模块插接紧密。

c.     6-12中③所示,将光纤对准插入光模块。

图6-12 连接光纤

 

当使用SFP+电缆时:

1.     拔出需更换的旧SFP+电缆。

先向内轻推电缆连接器,同时向外拉拔latch(拉带),取出电缆,如6-13所示。

 

禁止直接向外拉latch(拉带)拔电缆。

图6-13 拔出SFP+电缆

 

2.     连接新SFP+电缆。

取下对应模块接口的防尘帽,将电缆连接器插入接口,如6-14所示。

电缆连接器插入时听到“咔嚓”一声后,轻拉线缆不能拔出,即表明连接器已插入到位。

图6-14 连接SFP+电缆

 

                                步骤 6     检验新线缆是否连通。

设备上电后,可以使用ping命令观察新线缆连接的两端通信是否正常。如果通信不正常,检查线缆是否损坏或线缆接头是否插紧。

                                步骤 7     绑扎新光纤。

绑扎时,可遵守原来的绑扎工艺。如有必要,可将所有光纤拆开然后统一绑扎。

----结束

6.8.5 连接USB设备

                                步骤 1     佩戴防静电腕带。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见6.3 防静电

                                步骤 2     USB设备的接口插入服务器的USB接口中,如6-15所示。

图6-15 连接USB接口

 

----结束

6.8.6 连接串口线缆

服务器后面板的标准RJ45串口默认情况下为系统串口,可通过BMC命令行切换为BMC串口。

串口的使用场景主要有:

l     作为系统串口,主要用于操作系统的状态监控。

l     作为BMC串口,主要用于调试定位。

操作步骤

                                步骤 1     佩戴防静电腕带。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见6.3 防静电

                                步骤 2     连接串口线缆,如6-16所示。

图6-16 连接串口线缆

 

----结束

6.8.7 连接电源线缆

电源线缆只能用于配套的服务器设备,禁止在其他设备上使用。

                                步骤 1     佩戴防静电腕带。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见6.3 防静电

                                步骤 2     将电源线缆的一端插入服务器交流电源模块的线缆接口,如6-17所示。

图6-17 连接电源线缆

 

                                步骤 3     用魔术贴固定好电源线缆,如6-18所示。

图6-18 固定电源线缆

 

                                步骤 4     将电源线的另一端插入机柜的交流插线排。交流插线排位于机柜后方,水平固定在机柜上。按照规划选择合适的交流插线排上的插孔插入电源线。

                                步骤 5     用线扣将电源线捆扎在机柜导线槽上。

----结束

6.8.8 检查线缆连接

 

在检查设备线缆连接是否正确之前,请确认已切断外部电源,避免连接错误或松动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

线缆连接检查如6-4所示。

表6-4 线缆连接检查表

检查项目

说明

电源线

正确连接机箱后部的电源线。

网线

网线已经正确接入机箱后面指定的管理网口或数据网口。

接地线

服务器未提供单独的接地端口,是通过电源线的接地线来接地,请保证电源模块的电源线接触良好。

 

6.9 上电与下电

6.9.1 上电

 

l     上电前,请确保服务器处于下电状态,且所有连接线缆连接正确、供电电压与设备的要求一致。

l     上电时,请勿拔插部件及线缆。

l     若服务器刚切断电源,请至少等待1分钟,再重新接通电源。

服务器有以下几种上电方式:

l     电源模块已经正确安装到位,但是电源模块未上电,服务器处于完全断电状态。

将电源模块接通外部电源,服务器随电源模块一起上电。

系统默认“通电开机策略”为“保持上电”,即服务器的电源模块通电后系统自动开机。用户可通过BMC修改“通电开机策略”,或通过BIOS修改“掉电恢复策略”

l     电源模块已经正确安装到位,且电源模块已上电,服务器处于待机(Standby)状态(电源按钮/指示灯为黄色常亮)。

     通过短按前面板的电源按钮,将服务器上电。电源按钮位置请参见3.2 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

     通过BMC WebUI将服务器上电。

n     方法一:

1)     登录BMC WebUI,详细信息请参见6.10.4 登录BMC Web界面

2)     选择“系统管理 > 电源&功率 > 服务器上下电”。

进入“服务器上下电”界面。

3)     单击“上电”,出现上电提示时单击“确定”将服务器上电。

n     方法二:

1)     登录BMC WebUI,详细信息请参见6.10.4 登录BMC Web界面

2)     单击界面右上角的

3)     选择“上电”。

弹出“确认”对话框。

4)     单击“确认”。

服务器开始上电。

     通过远程虚拟控制台将服务器上电。

HTML5集成远程控制台

i.     登录远程虚拟控制台,详细信息请参见8.1.1 通过BMC WEB登录服务器远程虚拟控制台

ii.     在“KVM”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在快捷菜单中选择“上电”。

iii.     单击“确定”。

服务器开始上电。

Java集成远程控制台

i.     登录远程虚拟控制台,详细信息请参见8.1.1 通过BMC WEB登录服务器远程虚拟控制台

ii.     在“KVM”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在快捷菜单中选择“上电”。

弹出“选择一个选项”对话框。

iii.     单击“确定”。

服务器开始上电。

     通过BMC命令行将服务器上电。

i.     登录BMC命令行,详细信息请参见8.2 登录BMC命令行

ii.     在管理软件命令行中执行ipmcset -d powerstate -v 1命令。

iii.     输入yY,对服务器进行远程上电操作。

6.9.2 下电

l     下电后,所有业务和程序将终止,因此下电前请务必确认服务器所有业务和程序已经停止或者转移到其他设备上。

l     本章节的“下电”指将服务器下电至Standby状态(电源按钮/指示灯为黄色常亮)。

l     服务器强制下电后,需要等待10秒以上,以确保服务器完全下电,此时可进行再次上电操作。

 

强制下电可能会损坏用户的程序或者未保存的数据,请根据操作系统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操作方式。

服务器有以下几种下电方式:

l     通过物理线缆连接服务器的显示终端、键盘和鼠标,关闭服务器操作系统,将服务器下电。

l     通过按前面板的电源按钮,将服务器下电。电源按钮位置请参见3.2 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

     服务器处于上电状态,通过短按前面板的电源按钮,可将服务器正常下电。

如服务器操作系统处于运行状态,则需要根据操作系统界面提示信息关闭操作系统。

     服务器处于上电状态,通过长按前面板的电源按钮(持续6秒),可将服务器强制下电。

l     通过BMC WebUI将服务器下电。

     方法一:

i.     登录BMC WebUI,详细步骤请参见6.10.4 登录BMC Web界面

ii.     选择“系统管理 > 电源&功率 > 服务器上下电”。

进入“服务器上下电”界面。

iii.     单击“下电”或“强制下电”,出现下电提示时单击“确定”将服务器下电。

     方法二:

i.     登录BMC WebUI,详细步骤请参见6.10.4 登录BMC Web界面

ii.     单击界面右上角的

iii.     选择“下电”。

弹出“确认”对话框。

iv.     单击“确认”。

v.     服务器开始下电。

l     通过远程虚拟控制台将服务器下电。

HTML5集成远程控制台

a.     登录远程虚拟控制台,详细信息请参见8.1.1 通过BMC WEB登录服务器远程虚拟控制台

b.     在“KVM”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在快捷菜单中选择“下电”或“强制下电”。

c.     单击“确定”。

服务器开始下电。

Java集成远程控制台

a.     登录远程虚拟控制台,详细信息请参见8.1.1 通过BMC WEB登录服务器远程虚拟控制台

b.     在“KVM”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在快捷菜单中选择“下电”或“强制下电”。

弹出“选择一个选项”对话框。

c.     单击“确定”。

服务器开始下电。

l     通过BMC命令行将服务器下电。

a.     登录BMC命令行,详细步骤请参见8.2 登录BMC命令行

b.     在管理软件命令行中执行ipmcset -d powerstate -v 0命令,可将服务器正常下电;执行ipmcset -d powerstate -v 2命令,可将服务器强制下电。

c.     输入yY,对服务器进行远程下电操作。

6.10 初始配置

6.10.1 默认数据

配置服务器所需要的默认数据如6-5所示。

表6-5 默认数据

类别

名称

默认值

BMC管理系统网口数据

管理网口IP地址与子网掩码

l     默认IP地址:192.168.1.2/24

l     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BMC管理系统登录数据

用户名与密码

BMC的默认用户名与密码请参见BMC用户指南。

 

6.10.2 配置简介

R6760 G3初始配置的流程如6-19所示。

图6-19 初始配置流程

 

各阶段流程简要说明如6-6所示。

表6-6 阶段流程说明

阶段流程

说明

查询管理网口IP地址

查询管理网口的IP地址。

登录BMC Web界面

配置本地PC登录BMC WebUI

检查服务器

l     查询服务器的版本信息,确保与局点要求一致。

l     查看服务器的告警信息。

修改初始密码

修改服务器BMC用户密码。

配置RAID

配置服务器的RAID,详细配置情况请参考“RAID控制卡 用户指南”。

设置BIOS

设置服务器的BIOS,包括设置服务器启动方式和BIOS密码。

安装操作系统

安装服务器的操作系统。

 

6.10.3 查询管理网口IP地址

方法介绍

管理网口的IP地址查询方法有以下几种:

l     通过默认IP地址。

l     通过BMCWebUI

l     通过BIOS系统查询管理网口IP地址,具体操作情况请参见本章。

l     通过串口登录BMC命令行,执行ipmcget -d ipinfo命令可以查询管理网口的IP地址,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见“BMC 用户指南”。

默认IP

BMC管理网口默认IP192.168.1.2/24

操作步骤

                                步骤 1     将鼠标和键盘与服务器的两个USB接口相连。

                                步骤 2     使用VGA线,将显示器与服务器的VGA接口相连。

                                步骤 3     重启服务器,进入BIOS界面,具体操作请参见重启服务器

                                步骤 4     选择“Advanced > IPMI BMC Configuration> BMC Configuration”,按“Enter”。

进入“IBMC Config”界面,显示BMC IP信息。如6-206-21所示。

图6-20 BMC Config界面 1

 

图6-21 BMC Config界面 2

 

----结束

6.10.4 登录BMC Web界面

下面以Windows 7操作系统的PC以及IE 11.0浏览器为例进行操作步骤描述。

本地PC的系统配置要求请参考“BMC用户指南”。

                                步骤 1     使用网线(交叉网线或双绞线)连接本地PC和服务器的BMC管理网口。

连接组网图如6-22所示。

图6-22 组网图

 

                                步骤 2     在本地PC中打开IE浏览器。

                                步骤 3     在地址栏中,输入BMC系统的地址,地址格式为“https://服务器BMC管理网口的IP地址”,例如“https:// 192.168.1.2/24”。

                                步骤 4     按“Enter”键。

IE浏览器中显示BMC的登录界面,如6-23所示。

l     如果IE浏览器显示“此网站的安全证书有问题”,请单击“继续浏览此网站(不推荐)”。

l     如果弹出“安全警报”对话框提示证书有问题,请单击“是”。

图6-23 登录BMC系统

 

                                步骤 5     BMC登录界面中,输入登录BMC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

BMC的默认用户名与密码请参见BMC用户指南。

如果登录时连续五次输入错误的密码,系统将锁定此用户。此时请等待5分钟后重新登录。

                                步骤 6     在“域名”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这台BMC”。

                                步骤 7     单击“登录”。

进入“首页”界面。在界面右上角鼠标移至将显示登录的用户名。

----结束

6.10.5 检查服务器

请按照如6-24所示顺序检查服务器,采用的方式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操作过程中涉及的命令行的详细信息可参考“BMC 用户指南”。

图6-24 检查流程

 

操作步骤

                                步骤 1     查看指示灯状态。

观察服务器的指示灯状态,确定设备硬件状态正常。

详情请参见3.2 前面板指示灯和按钮3.4 后面板指示灯

                                步骤 2     检查服务器。

l     通过BMC WebUI检查服务器。

a.     通过WebUI登录BMC,具体操作请参见6.10.4 登录BMC Web界面

首次登录BMC,建议修改默认密码。修改方法请参见6.10.6 修改初始密码

b.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BMC管理”,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固件升级”查询服务器版本信息,如6-25所示。

确认服务器的版本满足局点要求。

图6-25 查询版本信息(WebUI

 

c.     在上方标题栏中展示服务器的健康状态,如6-26所示。

图6-26 查询健康状态(WebUI

 

图标

含义

说明

告警统计

表示紧急告警,可能会使设备下电、系统中断。因此需要您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表示严重告警,会对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可能中断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业务中断。

表示轻微告警,不会对系统产生大的影响,但需要您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故障升级。

上下电状态

展示服务器的上下电情况,可以通过指示灯右侧的进行服务器上下电状态切换。

UID灯状态

展示服务器的设备在位状态,可以通过指示灯右侧的进行服务器UID状态切换。

 

d.     若查询结果显示有告警,请参考“BMC 告警处理”清除产生的告警。

l     通过BMC命令行检查服务器。

a.     PC上配置与BMC管理网口同一网段的IP地址。

b.     使用网线将PC与服务器的BMC管理网口相连。

c.     PC端打开命令行管理工具(如SSHPuTTY),输入BMC管理网口IP地址、用户名、密码,进入命令行。

BMC默认支持SSH登录,如果已经设置为关闭,需要在Web界面的“服务管理 > 端口服务”页面中打开SSH服务并保存后才能通过SSH工具登录。

d.     执行ipmcget -d ver命令,查询服务器的版本信息。

确认服务器的版本满足局点要求。

BMC:/->ipmcget -d ver
------------------- BMC INFO -------------------
IPMC               CPU:           Hi1711
IPMI           Version:           2.0
CPLD           Version:           (U6076)0.06
Active BMC    Version:           (U82)3.01.12.02
Active BMC      Build:           003
Active BMC      Built:           17:05:59 Jun 26 2020
Backup BMC    Version:           3.01.12.02
Available BMC Version:           3.01.12.01
Available BMC   Build:           007
SDK            Version:           8.0.60.2
SDK              Built:           16:53:56 Jun 13 2020
Active Uboot   Version:           8.0.60.2 (17:18:33 June 13 2020)
Backup Uboot   Version:           8.0.60.2 (17:18:33 June 13 2020)
Active Secure Bootloader Version: 8.0.60.2 (17:18:33 June 13 2020)
Backup Secure Bootloader Version: 8.0.60.2 (17:18:33 June 13 2020)
Active Secure Firmware   Version: 8.0.60.2 (17:18:33 June 13 2020)
Backup Secure Firmware   Version: 8.0.60.2 (17:18:33 June 13 2020)
----------------- Product INFO -----------------
Product             ID:           0x00ff
Product           Name:           R6760 G3
Active BIOS    Version:           (U75)1.23
Backup BIOS    Version:           1.23
-------------- Mother Board INFO ---------------
Mainboard      BoardID:           0x00b9
Mainboard          PCB:           .A
------------------- NIC INFO -------------------
NIC 1 (TM210)  BoardID:           0x0068
NIC 1 (TM210)      PCB:           .A
--------------- Riser Card INFO ----------------
Riser1       BoardName:           XXXXX
Riser1         BoardID:           0x0094
Riser1             PCB:           .A
Riser2       BoardName:           XXXXX
Riser2         BoardID:           0x0032
Riser2             PCB:           .A
Riser3       BoardName:           XXXXX
Riser3         BoardID:           0x0036
Riser3             PCB:           .A
-------------- HDD Backplane INFO --------------
Disk BP1      BoardName:          XXXXX
Disk BP1       BoardID:           0x004d
Disk BP1           PCB:           .A
Disk BP1     CPLD Version:        (U6)1.12
-------------------- PSU INFO -------------------
PSU1            Version:           DC:a010 PFC:a009
PSU2            Version:           DC:101 PFC:101

n     CPLD Version”:服务器CPLD的版本号。

n     BIOS Version”:服务器BIOS的版本号。

n     Active BMC Version”:服务器主工作区BMC的版本号。

n     Backup BMC Version”:服务器备工作区BMC的版本号。

e.     查询服务器的健康状态。

BMC:/->ipmcget -d health 
System in health state    

n     如果查询结果为“System in health state”,则结束。

n     如果查询结果有告警信息,请执行后续步骤清除告警信息。

f.     查询服务器的告警信息。

BMC / # ipmcget -d healthevents 
Event Num  | Event Time           | Alarm Level  | Event Code   | Event Description 
1          | 2019-02-10 00:52:23  | Minor        | 0x12000021   | get description failed.
2          | 2019-02-10 01:37:42  | Minor        | 0x12000013   | Failed to obtain data of the air inlet temperature. 
3          | 2019-02-10 00:52:23  | Minor        | 0x12000019   | Right mounting ear is not present. 
4          | 2019-02-10 00:52:19  | Major        | 0x28000001   | The SAS or PCIe cable to front disk backplane is incorrectly connected.

g.     参考“BMC 告警处理”清除产生的告警。

----结束

6.10.6 修改初始密码

需要修改的初始密码为BMC默认用户的初始密码。

l     BMC的默认用户名与密码请参见BMC用户指南。

l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初次登录时请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并定期更新。

l     使用简单的密码容易使系统遭受攻击,建议使用符合密码复杂度要求的密码,或开启密码复杂度检查。

l     系统默认打开密码复杂度检查。

此处介绍通过BMCWeb界面进行用户密码修改操作,如果要通过BMC命令行进行用户密码修改操作,请参考“BMC用户指南”中的相关命令。

操作步骤

                                步骤 1     BMCWeb主界面中选择“用户&安全  > 本地用户”。

进入“本地用户”界面。

                                步骤 2     单击待修改密码的用户名后面的“编辑”,如6-27所示。

图6-27 本地用户界面

 

                                步骤 3     按照界面信息修改用户密码。

密码复杂度要求:

l     长度为820个字符。

l     至少包含一个空格或者以下特殊字符:

`~!@#$%^&*()-_=+\|[{}];:'",<.>/?

l     至少包含以下字符中的两种:

     小写字母:az

     大写字母:AZ

     数字:09

l     不能和用户名或者用户名的倒写一样。

----结束

6.10.7 配置RAID

                                步骤 1     登录BMC WebUI,详细步骤请参见6.10.4 登录BMC Web界面

                                步骤 2     选择“系统管理 > 存储管理”。

进入“存储管理”界面,查看RAID控制标卡的型号信息,如6-28所示。

图6-28 RAID控制标卡信息

 

提示信息会因配置不同而有差别,以上图片仅供参考。

                                步骤 3     配置RAID

不同类型的RAID控制标卡,操作方法不同。详细配置情况请参考“RAID控制卡 用户指南”。

----结束

6.10.8 设置BIOS

设置BIOS流程如6-29所示。

关于BIOS的详细配置方法请参见“BIOS 参数参考(鲲鹏920处理器)”。

图6-29 设置BIOS流程

 

重启服务器

                                步骤 1     登录远程虚拟控制台,详细操作步骤请参见8.1 登录远程虚拟控制台

                                步骤 2     在服务器的远程虚拟控制台的菜单栏中,单击

                                步骤 3     选择“重启”或者“强制重启”。

弹出提示提示框。

强制重启可能会损坏用户的程序或者未保存的数据,请谨慎操作。

                                步骤 4     单击“确定”。

服务器进行重启。

                                步骤 5     服务器重启过程中,当出现如6-30所示界面时,按“Delete”或“F4”。

l     若弹出输入当前密码对话框时,如6-31所示,执行步骤6

l     若弹出设置新密码提示框时,如6-32所示,执行步骤7

l     按“F12”从网络启动快捷方式。

l     按“F2”进入选择启动项界面。

l     按“F6”进入Smart Provisioning起始界面。

图6-30 BIOS启动界面

 

                                步骤 6     输入当前已有密码。

在弹出的“Input current password”对话框中输入当前已有的密码,如6-31所示。

l     首次登录请设置管理员的密码,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见设置BIOS密码

l     从安全性考虑,建议定期修改管理员的密码。

l     在输入密码的过程中,默认连续三次输入错误时,机器将会被锁定。

图6-31 输入当前密码对话框

 

                                步骤 7     设置并输入新密码。

若使用的是支持first login密码功能(即BIOS默认无密码,第一次进Setup界面时,会提示设置新密码)的BIOS版本,必须设置完新密码后才能登录进入Setup界面。

1.     弹出设置新密码提示框时,如6-32所示,按“Enter”。

图6-32 设置新密码提示框

 

2.     在弹出的“Input new password”对话框中输入新密码,如6-33所示。

密码长度必须在816位之间,至少包含特殊字符、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及数字这四种字符中的三种,其中必须包含特殊字符。

图6-33 输入新密码对话框

 

3.     输入新密码后,按“Enter”。

弹出密码确认对话框,如6-34所示。

图6-34 密码确认对话框

 

4.     再次输入设置的密码后,按“Enter”。

弹出成功设置新密码提示框,如6-35所示。

图6-35 成功设置新密码提示框

 

5.     按“Enter”。

弹出“Input current password”对话框中,如6-36所示。

图6-36 输入当前密码对话框

 

6.     输入设置的新密码。

                                步骤 8     按“Enter”进入“Main”界面,如6-37所示。

图6-37 Main界面

 

----结束

设置服务器系统启动顺序

                                步骤 1     按“←”、“→”方向键切换至“Boot”界面,如6-38所示。

图6-38 Boot界面

 

                                步骤 2     选择“Boot Type Order”,按“Enter”。

进入“Boot Type Order”界面。

系统默认启动顺序依次为:“Hard Disk Drive”,“CD/DVD-ROM Drive”,“PXE”,“Others”。

                                步骤 3     选择要设置的启动项,按“+”“-”,调整启动项的排列顺序。

l     +”:向上移动启动项。

l     -”:向下移动启动项。

启动项的排列顺序即启动项的启动顺序。

                                步骤 4     设置完成后,按“F10”。

弹出“Save configuration and exit?”对话框。

                                步骤 5     选择“Yes”,保存设置。

----结束

设置网卡PXE

l     设置板载网卡的PXE

a.     按“←”、“→”方向键切换至“Advanced”页签。

进入“Advanced”设置界面如6-39所示。

图6-39 “Advanced”界面

 

b.     选择“LOM Configuration > PXE Configuration”,按“Enter”。

c.     设置网卡的PXE

i.     选择要配置的网口,如“PXE1 Configuration”,按“Enter”。

ii.     在弹出的菜单选项对话框中选择“Enable”,按“Enter”开启对应网口的PXE功能。

d.     选择“PXE Boot Capability”,按“Enter”。在弹出的菜单选项对话框中选择PXE启动网络协议。

i.     UEFIIPv4

ii.     UEFIIPv6

iii.     UEFIIPv4/IPv6

e.     设置完成后,按“F10”。

弹出“Save configuration changes and exit?”对话框。

f.     选择“Yes”,按“Enter”,保存设置。

l     设置外接网卡的PXE

不同的外接网卡,在配置PXE时界面显示信息不同,配置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下文以SP570网卡为例进行操作介绍。

a.     选择“Advanced”页签。

进入“Advanced”设置界面如6-40所示。

图6-40 “Advanced”界面

 

b.     选择“Network Device List”,按“Enter”。

c.     选择外接网卡的网口,如“Network Device MAC:48:F8:DB:D9:84:23”,按“Enter”。

进入“Network Device MAC:48:F8:DB:D9:84:23”界面,如6-41所示。

图6-41 “Network Device MAC:48:F8:DB:D9:84:23”界面

 

d.     选择“Huawei Network Adapter Configuration Wizard”,按“Enter”。

进入“Main Configuration Page”界面,如6-42所示。

图6-42 “Main Configuration Page”界面

 

e.     根据需要进行参数项的配置。

f.     设置完成后,按“F10”。

弹出“Save configuration changes and exit?”对话框。

g.     选择“Yes”,按“Enter”,保存设置。

设置BIOS密码

                                步骤 1     按“←”、“→”方向键切换至“Security”界面。

图6-43 “Security”界面

 

                                步骤 2     选择“Set Supervisor Password”选项,按“Enter”,可以设置超级管理员登录密码,设置前需要输入原密码。

设置管理员密码,密码长度必须在816位之间,至少包含特殊字符(包括空格)、大写字母、小写字母及数字这四种字符中的三种,其中必须包含特殊字符。

                                步骤 3     (可选)设置成功后,可以选择“Clear Supervisor Password”,清除已经设置的密码。

                                步骤 4     设置完成后,按“F10”。

弹出“Save configuration changes and exit?”对话框。

                                步骤 5     选择“Yes”,保存设置。

----结束

切换界面语言

                                步骤 1     进入“Main”界面,选择“Select Language”,如6-44所示。

图6-44 “Main”界面

 

                                步骤 2     按“Enter”。

弹出选择语言对话框。

                                步骤 3     根据需求选择“English”或者“中文”,按“Enter”。

                                步骤 4     设置完成后,按“F10”。

弹出“Save configuration changes and exit?”对话框。

                                步骤 5     选择“Yes”保存设置。

----结束

6.10.9 安装操作系统

本产品兼容多种类型的操作系统,详细的兼容信息请联系技术支持获取。

不同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不同,详细步骤请参见各操作系统安装指南。

6.10.10 使系统保持最新状态

当服务器使用的软件或固件版本不能满足需求时,需要进行升级操作。

获取相关文档

“升级指导书”

升级固件或管理软件

通过BMC WebUI升级RAID控制标卡Firmware/主板CPLD/硬盘背板CPLD,具体操作请参见“升级指导书”。

驱动程序

当服务器当前驱动程序版本与驱动版本配套表不一致时,需要重新安装对应版本的驱动程序,否则可能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各操作系统安装指南。


7 故障处理指导

关于故障处理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故障处理”,包括如下内容:

l     故障处理流程

故障处理是指利用合理的方法,逐步找出故障原因并解决。其指导思想是将由故障可能的原因所构成的一个大集合缩减(或隔离)成若干个小的子集,使问题的复杂度迅速下降,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排除。

l     故障信息收集

服务器发生故障,需要收集日志信息进行故障诊断。

l     故障诊断

介绍服务器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和诊断工具,指导技术支持工程师和维护工程师根据告警和硬件故障现象进行诊断和处理。

l     软件/固件升级

根据服务器型号升级相应的软件/固件。

l     巡检指导

通过日常维护巡检,您能够检测出服务器设备的故障并及时诊断处理。


8 常用操作

8.1 登录远程虚拟控制台

8.1.1 通过BMC WEB登录服务器远程虚拟控制台

                                步骤 1     登录BMCWebUI

详细操作请参考6.10.4 登录BMC Web界面

                                步骤 2     在“首页”右下角选择“虚拟控制台”,如8-1所示。

图8-1 虚拟控制台界面

 

                                步骤 3     单击“启动虚拟控制台”右侧的,选择“Java集成远程虚拟控制台(独占)”、“Java集成远程虚拟控制台(共享)”、“HTML5集成远程控制台(独占)”或“HTML5集成远程控制台(共享)”,进入服务器的实时操作控制台,如8-28-3所示。

l     Java集成远程虚拟控制台(独占):只能有1个本地用户或VNC用户通过BMC连接到服务器操作系统。

l     Java集成远程虚拟控制台(共享):可以让2个本地用户或5VNC用户同时通过BMC连接到服务器操作系统,并同时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本用户可以看到对方用户的操作,对方用户也能看到本用户的操作。

l     HTML5集成远程控制台(独占):只能有1个本地用户或VNC用户通过BMC连接到服务器操作系统。

l     HTML5集成远程控制台(共享):可以让2个本地用户或5VNC用户同时通过BMC连接到服务器操作系统,并同时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本用户可以看到对方用户的操作,对方用户也能看到本用户的操作。

图8-2 实时操作控制台(Java

 

图8-3 实时操作控制台(HTML5

 

----结束

8.1.2 使用独立远程控制台登录服务器实时桌面

独立远程控制台请联系技术支持获取。

Windows操作系统

支持运行远程控制台的操作系统:

l     Windows 7 32/64

l     Windows 8 32/64

l     Windows 10 32/64

l     Windows Server 2008 R2 32/64

l     Windows Server 2012 64

                                步骤 1     配置客户端(例如PCIP地址,使其与BMC管理网口在同一网段。

                                步骤 2     双击“KVM.exe”打开独立远程控制台,如8-4所示。

图8-4 独立远程控制台登录界面

 

                                步骤 3     按提示信息输入网络地址、用户名和密码。

网络地址有两种格式:

l     BMC管理网口IP地址(IPv4地址或IPv6地址):端口号

l     BMC域名地址:端口号

l     输入IPv6地址时,必须使用[ ]将其括起来,而IPv4地址无此限制。例如:“[FE80::]:444”、“192.168.100.1:444”。

l     当端口号为默认的“443”时,“网络地址”中可不加端口号。

                                步骤 4     选择登录模式,并单击“连接”。

l     共享模式:可以让2个用户连接到服务器,并同时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本用户可以看到对方用户的操作,对方用户也能看到本用户的操作。

l     独占模式:只能有1个用户连接到服务器进行操作。

弹出如8-5所示的安全风险提示对话框。

图8-5 安全风险提示

 

                                步骤 5     按照实际需要单击确认按钮。

l     单击“是”:直接打开独立远程控制台,忽略证书认证错误。

l     单击“否”:回退到登录界面。

l     单击“导入本地CA”:弹出文件选择窗口,您可以导入预先准备好的自定义CA证书文件(“*.cer”、“*.crt”或“*.pem”),之后将不会再弹出该安全风险提示对话框。

打开服务器实时桌面,如8-6所示。

图8-6 服务器实时桌面

 

----结束

Ubuntu操作系统

支持运行远程控制台的操作系统为Ubuntu 14.04 LTSUbuntu 16.04 LTS

                                步骤 1     配置客户端(例如PCIP地址,使其与BMC管理网口在同一网段。

                                步骤 2     打开控制台,并将独立远程控制台所在文件夹设置为工作路径。

                                步骤 3     执行chmod 777 KVM.sh设置独立远程控制台的权限。

                                步骤 4     执行./KVM.sh,打开独立远程控制台,如8-7所示。

图8-7 独立远程控制台登录界面

 

                                步骤 5     按提示信息输入网络地址、用户名和密码。

网络地址有两种格式:

l     BMC管理网口IP地址(IPv4地址或IPv6地址):端口号

l     BMC域名地址:端口号

l     输入IPv6地址时,必须使用[ ]将其括起来,而IPv4地址无此限制。例如:“[FE80::]:444”、“192.168.100.1:444”。

l     当端口号为默认的“443”时,“网络地址”中可不加端口号。

                                步骤 6     选择登录模式,并单击“连接”。

l     共享模式:可以让2个用户连接到服务器,并同时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本用户可以看到对方用户的操作,对方用户也能看到本用户的操作。

l     独占模式:只能有1个用户连接到服务器进行操作。

弹出如8-8所示的安全风险提示对话框。

图8-8 安全风险提示

 

                                步骤 7     按照实际需要单击确认按钮。

l     单击“是”:直接打开独立远程控制台,忽略证书认证错误。

l     单击“否”:回退到登录界面。

l     单击“导入本地CA”:弹出文件选择窗口,您可以导入预先准备好的自定义CA证书文件(“*.cer”、“*.crt”或“*.pem”),之后将不会再弹出该安全风险提示对话框。

打开服务器实时桌面,如8-9所示。

图8-9 服务器实时桌面

 

----结束

Mac操作系统

支持运行远程控制台的操作系统为Mac OS X El Capitan

                                步骤 1     配置客户端(例如PCIP地址,使其与BMC管理网口在同一网段。

                                步骤 2     打开控制台,并将独立远程控制台所在文件夹设置为工作路径。

                                步骤 3     执行chmod 777 KVM.sh设置独立远程控制台的权限。

                                步骤 4     执行./KVM.sh,打开独立远程控制台,如8-10所示。

图8-10 独立远程控制台登录界面

 

                                步骤 5     按提示信息输入网络地址、用户名和密码。

网络地址有两种格式:

l     BMC管理网口IP地址(IPv4地址或IPv6地址):端口号

l     BMC域名地址:端口号

l     输入IPv6地址时,必须使用[ ]将其括起来,而IPv4地址无此限制。例如:“[FE80::]:444”、“192.168.100.1:444”。

l     当端口号为默认的“443”时,“网络地址”中可不加端口号。

                                步骤 6     选择登录模式,并单击“连接”。

l     共享模式:可以让2个用户连接到服务器,并同时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本用户可以看到对方用户的操作,对方用户也能看到本用户的操作。

l     独占模式:只能有1个用户连接到服务器进行操作。

弹出如8-11所示的安全风险提示对话框。

图8-11 安全风险提示

 

                                步骤 7     按照实际需要单击确认按钮。

l     单击“是”:直接打开独立远程控制台,忽略证书认证错误。

l     单击“否”:回退到登录界面。

l     单击“导入本地CA”:弹出文件选择窗口,您可以导入预先准备好的自定义CA证书文件(“*.cer”、“*.crt”或“*.pem”),之后将不会再弹出该安全风险提示对话框。

打开服务器实时桌面,如8-12所示。

图8-12 服务器实时桌面

 

----结束

8.2 登录BMC命令行

l     连续5次输入错误的密码后,系统将对此用户进行锁定。等待5分钟后,方可重新登录,亦可通过管理员在命令行下解锁。

l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初次登录时,请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并定期更新。

l     默认情况下,命令行超时时间为15分钟。

通过SSH登录

安全外壳协议(SSH)是一种在不安全网络上提供安全远程登录及其它安全网络服务的协议。最多允许5个用户同时登录。

SSH服务支持的加密算法有“AES128-CTR”、“AES192-CTR”和“AES256-CTR”。使用SSH登录BMC时,请使用正确的加密算法。

                                步骤 1     在客户端下载符合SSH协议的通讯工具。

                                步骤 2     将客户端连接(直连或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管理网口。

                                步骤 3     配置客户端地址,使其可与服务器BMC管理网口互通。

                                步骤 4     在客户端打开SSH工具并配置相关参数(如IP地址)。

                                步骤 5     连接到BMC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l     本地用户和LDAP用户均可通过SSH方式登录BMC命令行。

l     LDAP用户登录时,不需要输入域服务器信息,由系统自动匹配。

----结束

通过串口登录

                                步骤 1     设置串口连接方向为BMC串口。

l     命令切换

a.     通过SSH登录BMC命令行。

b.     执行以下命令切换串口。

ipmcset -d serialdir -v <option>

参数

参数说明

取值

<option>

串口方向

不同服务器的参数取值及串口的连接方向可能不同,建议执行ipmcget -d serialdir命令查看参数取值及串口的连接方向。

服务器的参数取值说明:

l     0:表示面板串口切换为系统串口

l     1:表示面板串口切换为BMC串口

l     2:表示SOL串口切换为系统串口

l     3:表示SOL串口切换为BMC串口

l     4:表示SDI V3卡面板串口切换为SCCL串口

l     5:表示SDI V3卡面板串口切换为IMU串口

l     6:表示SDI V3卡面板串口切换为SCCL串口

l     7:表示SDI V3卡面板串口切换为IMU串口

若需要将面板串口设置为BMC串口,则执行ipmcset -d serialdir -v 1命令。

说明

l     服务器未安装SDI V3卡时,<option>仅支持0123

l     服务器只安装了一张SDI V3卡时,<option>可支持45,用于设置IO模组1IO模组2中安装的SDI V3卡。

l     服务器安装了两张SDI V3卡时,<option>可支持4567,其中,45表示设置IO模组1中安装的SDI V3卡,67表示设置IO模组2中安装的SDI V3卡。

 

l     物理切换

a.     将服务器下电并拔掉电源线。

b.     将跳线帽加在BMC插卡上跳线丝印为COM_SWPIN针上,跳线位置8-13所示。

图8-13 跳线位置

 

c.     连接电源线并将服务器上电。

                                步骤 2     连接串口线。

                                步骤 3     通过超级终端登录串口命令行,需要设置的参数有:

l     波特率:115200

l     数据位:8

l     奇偶校验:无

l     停止位:1

l     数据流控制:无

参数设置如8-14所示。

图8-14 超级终端属性设置

 

                                步骤 4     呼叫成功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结束

8.3 使用PuTTY登录服务器(串口方式)

使用PuTTY工具,可以通过串口方式访问服务器,主要应用场景如下:

l     新建局点首次配置服务器时,本地PC机可以通过连接服务器的串口,登录服务器进行初始配置。

l     产品网络故障,远程连接服务器失败时,可通过连接服务器的串口,登录服务器进行故障定位。

l     您可以访问chiark网站主页下载PuTTY软件。

l     低版本的PuTTY软件可能导致登录服务器系统失败,建议使用最新版本的PuTTY软件。

操作步骤

                                步骤 1     双击“PuTTY.exe”。

弹出“PuTTY Configuration”窗口。

                                步骤 2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Connection > Serial”。

                                步骤 3     设置登录参数。

参数举例如下:

l     Serial Line to connect toCOMn

l     Speedbaud):115200

l     Data bits8

l     Stop bits1

l     ParityNone

l     Flow controlNone

n表示不同串口的编号,取值为整数。

图8-15 PuTTY Configuration - Serial

 

                                步骤 4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Session”。

                                步骤 5     选择“Connection type”为“Serial”,如8-16所示。

图8-16 PuTTY Configuration - Session

 

                                步骤 6     选择“Close window on exit”为“Only on clean exit”,如8-16所示。

配置完后,再配置“Saved Sessions”并单击“Save”保存,则后续使用时直接双击“Saved Sessions”下保存的记录即可登录服务器。

                                步骤 7     单击“Open”。

进入“PuTTY”运行界面,提示“login as:”,等待用户输入用户名。

                                步骤 8     按提示分别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完成后,命令提示符左侧显示出当前登录服务器的主机名。

----结束

8.4 使用PuTTY登录服务器(网口方式)

该章节适用于支持SSH方式访问的组件,如BMC、操作系统等。

使用PuTTY工具,可以通过局域网远程访问服务器,对服务器实施配置、维护操作。

l     您可以访问chiark网站主页下载PuTTY软件。

l     低版本的PuTTY软件可能导致登录服务器系统失败,建议使用最新版本的PuTTY软件。

操作步骤

                                步骤 1     设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或者路由,使PC机能和服务器网络互通。

可在PC机的cmd命令窗口,通过Ping 服务器IP地址命令,检查网络是否互通。

l      => 执行步骤2

l      => 检查网络连接,确保网络无问题后重新执行步骤1

                                步骤 2     双击“PuTTY.exe”。

弹出“PuTTY Configuration”窗口,如8-17所示。

图8-17 PuTTY Configuration

 

                                步骤 3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Session”。

                                步骤 4     填写登录参数。

参数说明如下:

l     Host Name (or IP address):输入要登录服务器的IP地址,如“192.168.34.32”。

l     Port:默认设置为“22”。

l     Connection type:默认选择“SSH”。

l     Close window on exit:默认选择“Only on clean exit”。

配置“Host Name (or IP address)”后,再配置“Saved Sessions”并单击“Save”保存,则后续使用时直接双击“Saved Sessions”下保存的记录即可登录服务器。

                                步骤 5     单击“Open”。

进入“PuTTY”运行界面,提示“login as:”,等待用户输入用户名。

l     如果首次登录该目标服务器,则会弹出“PuTTY Security Alert”窗口。单击“是”表示信任此站点,进入“PuTTY”运行界面。

l     登录服务器时,如果帐号输入错误,必须重新连接PuTTY

                                步骤 6     按提示分别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完成后,命令提示符左侧显示出当前登录服务器的主机名。

----结束


A 附录

A.1 BIOS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是加载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上的最基本的软件代码。BIOS是比操作系统OSOperation System)更底层的运行程序,BIOS是计算机硬件和OS之间的抽象层,用来设置硬件,为OS运行做准备,BIOS在系统中的位置如A-1所示。

BIOS存储于SPI Flash中,主要功能是上电、自检、CPU/内存初始化、检测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可启动设备并最终引导操作系统启动。此外,BIOS还提供高级电源管理ACPI和热插拔设置等功能。

H3C UniServer R6760 G3服务器的BIOS产品,具有可定制化和丰富的带外、带内配置功能和丰富的可扩展性等特点。

图A-1 BIOS在系统中的位置

 

关于BIOS的更多信息,请参见“BIOS 参数参考”。

A.2 BMC

BMC系统是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BMC系统兼容服务器业界管理标准IPMI2.0规范,支持键盘、鼠标和视频的重定向、文本控制台的重定向、远程虚拟媒体、高可靠的硬件监测和管理功能。BMC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有:

l     丰富的管理接口

提供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命令行接口(CLICommand-line Interface)、数据中心管理接口(DCMIData Center Mangeability Interface)、Redfish接口、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满足多种方式的系统集成需求。

l     故障检测和告警管理

故障检测和告警管理,保障设备7x24小时高可靠运行。

l     虚拟KVMKeyboard, Video, and Mouse)和虚拟媒体

提供方便的远程维护手段。

l     基于Web界面的用户接口

可以通过简单的界面操作快速完成设置和查询任务。

l     系统崩溃时临终截屏与录像

分析系统崩溃原因不再无处下手。

l     屏幕快照和屏幕录像

让定时巡检变得简单轻松。

l     支持DNS/LDAP

域管理和目录服务,简化服务器管理网络。

l     软件镜像备份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即使当前运行的软件完全崩溃,也可以从备份镜像启动。

有关BMC的详细信息请参考“BMC 用户指南”。

A.3 术语

B

 

BMC

BMCIPMI规范的核心,负责各路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处理、储存,以及各种器件运行状态的监控。BMC向机箱管理模块提供被管理对象的硬件状态及告警等信息,实现对被管理对象的设备管理功能。

 

 

F

 

服务器

服务器是在网络环境中为客户(Client)提供各种服务的特殊计算机。

 

 

K

 

KVM

键盘、显示器和鼠标。

 

 

M

 

面板

面板是服务器前视图/后视图所见的平面上的对外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扳手、指示灯和端口等器件),同时起到为气流和EMC密封机箱前部和后部的作用。

 

 

P

 

PCIe

电脑总线PCI的一种,它沿用了现有的PCI编程概念及通讯标准,但建基于更快的串行通信系统。英特尔是该接口的主要支援者。PCIe仅应用于内部互连。由于PCIe是基于现有的PCI系统,只需修改物理层而无须修改软件就可将现有PCI系统转换为PCIePCIe拥有更快的速率,以取代几乎全部现有的内部总线(包括AGPPCI)。

 

 

Q

 

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是一种对传统的共享介质以太网标准的扩展和增强,兼容10M100M以太网,符合IEEE 802.3z标准的以太网。

 

 

R

 

RAID

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数据冗余和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的技术。

热插拔

一项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技术,能保证从正在运行的系统中,按照规定插入或拔出功能模块,不对系统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冗余

冗余指当某一设备发生损坏时,系统能够自动调用备用设备替代该故障设备的机制。

 

 

S

 

SEL

存储系统事件信息的不可变的存储区域和相关接口,用于随后的故障诊断和系统修复。

 

 

U

 

U

IEC 60297-1规范中对机柜、机箱、子架垂直高度的计量单位。1U=44.45mm

 

 

Y

 

以太网

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DEC公司共同发展的一种基带局域网规范,使用CSMA/CD,以10Mbps速率在多种电缆上传输,类似于IEEE 802.3系列标准。

 

A.4 缩略语

A

 

 

AC

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

 

 

 

B

 

 

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MC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主板管理控制单元

 

 

 

C

 

 

CLI

Command-line Interface

命令行接口

 

 

 

D

 

 

DC

Direct Current

直流(电)

DDR4

Double Data Rate 4

双倍数据速率4

DDDC

Double Device Data Correction

双设备数据校正

DIMM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

双列直插内存模块

DRAM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

动态随机存储设备

DVD

Digital Video Disc

数字视频光盘

 

 

 

E

 

 

ECC

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

差错校验纠正

 

 

 

F

 

 

FC

Fiber Channel

光线通道

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本传输协议

 

 

 

G

 

 

GE

Gigabit Ethernet

千兆以太网

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图形处理单元

 

 

 

H

 

 

HA

High Availability

高可用性

HDD

Hard Disk Drive

硬盘驱动器

HP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高性能计算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

 

 

 

I

 

 

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

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

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

IP

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

IPMB

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Bus

智能平台管理总线

IPMI

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

智能平台管理接口

 

 

 

K

 

 

KVM

Keyboard Video and Mouse

键盘,显示器,鼠标三合一

 

 

 

L

 

 

LRDIMM

load-Reduced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

低负载双线内存模块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

LOM

LAN on Motherboard

板载网络

 

 

 

M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接入控制

 

 

 

N

 

 

NBD

Next Business Day

下一个工作日

NC-SI

Network Controller Sideband Interface

边带管理

 

 

 

P

 

 

PCI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快捷外围部件互连标准

PDU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配电单元

PHY

Physical Layer

物理层

PXE

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

预启动执行环境

 

 

 

R

 

 

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AS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and Serviceability

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务性

RDIMM

Registered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

带寄存器的双线内存模块

RJ45

Registered Jack 45

RJ45插座

RoHS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特定危害物质禁限用指令

 

 

 

S

 

 

SAS

Serial Attached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串行连接的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串行高级技术附件

SMI

Serial Management Interface

串行管理接口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OL

Serial Over LAN

串口重定向

SSD

Solid-State Drive

固态磁盘

 

 

 

T

 

 

TCG

Trusted Computing Group

可信计算组

TCM

TCO

Trusted Cryptography Module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可信密码模块

总体拥有成本

TDP

Thermal Design Power

热设计功率

TET

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

可信执行技术

TFM

Trans Flash Module

闪存卡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文本传输协议

TPM

Trusted Platform Module

可信平台模块

 

 

 

U

 

 

UEFI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

UID

Unit Identification Light

定位指示灯

UL

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

 

 

 

V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

视频图形阵列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

 

新华三官网
联系我们